自党的十九大作出“我国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”的重大判断以来,推动高质量发展,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确定发展思路、制定经济政策、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。
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具体部署,提出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,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,坚持质量第一、效益优先,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。要尊重经济规律,远近结合,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,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和质量效益提高互促共进。
当前,推进高质量发展面临不少发展的瓶颈和制度的瓶颈,比如要素供给的限制,包括资源环境问题、人口结构问题和融资成本高等;结构性矛盾突出,影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;发展在区域间、城乡间、产业间、需求间的不平衡、不充分问题。
这些瓶颈有些是发展自身的问题,如要素限制问题,而其他两大发展瓶颈则与体制改革不到位、制度不完善不合理等有关。因此,要消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,关键是深化改革,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。
首先,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,真正实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。要继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,建设服务型政府,简政放权,建立责任清单、负面清单,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。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,坚持权利平等、机会平等、规则平等,全面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,认真解决民营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,坚决破除各种隐性壁垒。要打破行政垄断,防止市场垄断,用有力的产权保护、顺畅的要素流动,让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竞相迸发。
其次,要深化宏观经济体制改革,建立公平合理的金融财税制度。金融财税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环境,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将起到关键性作用。要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,支持金融机构扩展普惠金融业务,规范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,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问题。要健全地方税体系,减轻企业负担,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发展。要清理各种不合理不规范的税收优惠政策,并通过征收财产税等来调节收入差距,尽可能减少存量资本占有对新增分配的不公平问题。
第三,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,加快建立适合高质量发展的政府业绩评价和考核制度。要深入研究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指标内涵,进一步修改完善五大领域发展指标体系。要根本改变唯GDP的考核目标,政府业绩要全面体现“五位一体”的发展理念;在量化指标中,除GDP、就业等宏观指标外,加大质量与结构优化指标的权重,特别要突出创新发展与绿色发展。要把“发展是第一要务,人才是第一资源,创新是第一动力”的要求落实到位,破除人才流动的制度性障碍,努力形成人人崇尚创新、人人渴望创新、人人皆可创新的良好环境。
(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、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)